“‘十四五’期间,全区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涉企诉讼案件43.7万件,执结49.2万件,执行到位1217.44亿元。”10月21日,记者从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强民营经济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全区法院采取一系列“护企”“惠企”“安企”“助企”举措,为持续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了宁夏法院力量。
“十四五”期间,自治区高院先后出台“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从7个方面提出45条保障举措。与自治区政府联动发力,联合自治区工商联、发展改革委、证监局等15家单位建立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调对接机制,加强“立调审执破”全链条衔接,实现涉企案件全流程网上办理,积极探索“预重整”“协作机制+一案一策”办案方式,最大限度盘活企业资产,拓展企业生存空间。
为及时兑现企业胜诉权益,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区各级人民法院常态化开展交叉执行、“终本清仓”“执破融合”等专项行动和失信信息集中专项清理活动,共执结涉企案件9.25万件,执行到位548.20亿元,屏蔽及撤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93万次,企业信用修复占发布总数的62.23%。部署开展以涉企案件执行为重点的规范财产查控、规范财产处置、规范现场执行、规范执行措施、规范案款管理、规范终本管理“六大攻坚战”,明确7个方面20项具体举措,畅通涉企案件执行“绿色通道”。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3495家被执行企业采取“活封活扣”措施,涉及执行标的28.04亿元,解除查封涉企房产、财物等5.37亿元,解除冻结涉企账户5905个,释放资金3.47亿元。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深入自查涉企案件12.7万件,纠治整改立案管辖、案件审理等63个问题,积极回应和解决企业的司法需求。
记者注意到,“十四五”期间,银川地区“营商环境法治工作中心”、石嘴山地区“金融共享法庭”、中卫地区“1+5+N助企服务工作机制”等一批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载体和亮点品牌先后涌现,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法院样本。
(原文载于《宁夏法治报》10月22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