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宁夏法院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审判]安长海: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以高质量环境资源审判服务先行区建设
2025-09-03
2025-09-03 08:18:0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近年来,宁夏法院融会贯通、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推进环境资源审判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走出了一条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先行区建设的新路子。

  一、胸怀“国之大者”,深刻领悟服务先行区建设的使命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建设先行区的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司法服务先行区建设,首先是要深刻理解蕴含其中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服务先行区建设是重大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宁夏法院深刻认识到先行区建设是关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始终坚持从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自觉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先行区建设宏伟蓝图,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加强对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请示报告,精准把握环境资源审判在服务先行区建设大局中的职能定位,坚持在出台司法政策、作出司法裁判各环节准确把握政治要求、政策规定,做好政策一致性评估,从讲政治的高度扛起服务先行区建设的政治责任。

  (二)服务先行区建设是重大法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先行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态保护、产业转型、社会治理等多领域的创新探索,必然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与制度变革,需要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宁夏法院切实将审判工作置于先行区建设大局中谋划部署推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法治与改革、发展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通过强化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供给和公平正义的司法裁判,综合制裁违法行为,明确权利归属,化解矛盾纠纷,引领社会风尚协同发力,在积极追求执法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同时,努力为先行区建设划清法律红线、提供规则指引,切实扛起服务先行区建设的法治责任。

  (三)服务先行区建设是重大民生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群众对环境资源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司法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宁夏法院坚持在环境资源审判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找准环境资源审判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平衡点,统筹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统筹公共利益保护和个人合法权益维护,在筑牢法治环境资源司法保护防线的同时,努力寻求先行区建设的最大公约数。坚持把民生关切作为环境资源审判的发力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依法妥善办理关系民生福祉、群众利益的生态环境资源案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坚持精耕细作,持续织密服务先行区建设的法治网络

  司法服务先行区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刻把握服务保障先行区建设的系统性、长期性特征,坚持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通过革新司法理念、发挥司法职能、完善保护格局,最大限度织密司法服务先行区建设的法治服务保障网络,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先行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解放思想,革新司法理念

  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司法实践。牢固树立系统保护理念,深刻领悟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将案件置于流域、区域乃至更大生态系统中审视其影响力,推动形成覆盖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等要素的全方位司法保护格局。树立恢复性司法理念,在依法追究污染者、破坏者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的同时,将能否有效修复受损生态环境作为量刑、裁判的重要考量因素,积极探索多样化、科学化的生态修复判决执行路径,推行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技改抵扣等替代性修复方式,确保惩治、保护、修复一体推进。树立协同共治理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化与检察、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等部门的协作,健全信息共享、案情通报、证据移交、联合执法等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环境司法协作机制,协同应对跨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凝聚服务保障先行区建设的最大合力。

  (二)立足审判,筑牢法治屏障

  服务先行区建设,生态保护是基本前提,环境资源审判是关键司法屏障。宁夏法院立足审判职能,从刑事打击、民事救济、行政监督三大维度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体系,为先行区建设构筑坚实法治防线。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依法严惩非法排放污染物、非法采矿、盗伐滥伐林木、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犯罪,通过严厉惩治形成震慑效应。

  服务先行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是核心要义。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妥推进因经济结构和能源政策调整、产能过剩引发的破产、改制、兼并重组等案件,依法支持保障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清洁生产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依法妥善审理涉新质生产力、生态环境科技、绿色低碳技术等案件,推动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创新适用技改抵扣、补植复绿、认购碳汇等裁判执行方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加强对环境资源领域行政不作为等案件的审理工作,积极延伸行政审判职能,通过定期制发司法建议、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绿皮书”等方式,依法监督支持行政机关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管理职能,共同破解服务先行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共同筑牢服务先行区建设的法治屏障。

  (三)综合施策,完善保护格局

  健全府院联动机制,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加强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资源、信息共享,深化联席会议、案情通报等机制,汇聚环境资源保护合力。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线索移送、信息共享、案件会商、联合督办机制,强化部门协同配合,联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等14家单位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工作规定,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线索筛查、鉴定评估、修复赔偿流程,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拓展区域司法协作,加强黄河“几字弯”毗邻省、自治区司法协作,协同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促推《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贯彻实施,奏响黄河流域司法保护大合唱。支持检察机关、其他组织提起公益诉讼,依靠诉前磋商、司法确认等制度优势,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追责到位、赔偿到位、修复到位,维护环境公共权益。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开展巡回审判、建设环境资源保护修复示范基地等多种形式,书写司法服务先行区建设的生动实践,凝聚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的意识,汇聚守护绿水青山的磅礴力量。

  三、锐意改革创新,有效激活服务先行区建设的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专门部署,赋予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新的使命和重大责任。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变革,宁夏法院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环境资源审判实现质量和效率提升,激发环境资源审判高质量发展和司法服务先行区建设的内生动力。

  (一)健全专门化审判组织体系

  专门机构建设是专业化环境资源审判体系的组织保障。宁夏法院以最有利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最有利于当事人环境权益维护、最有利于案件公正高效处理为原则,统筹机构编制资源,在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单独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在中级、基层人民法院因地制宜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专业合议庭、专业审判团队,健全环境司法专门机构体系。配齐配强专业审判力量,深化优化环境资源案件“三审合一”,统筹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促进刑事追诉、民事赔偿、行政履职依法衔接、高效协同,确保案件办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二)深化跨区划集中管辖

  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以“三山两漠一河”生态功能区为主要单元的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破除地方保护壁垒,确保法律统一适用。加强集中管辖法院与非集中管辖法院协作配合,出台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审判工作协作机制,切实以集中管辖提升专业保护、系统保护的能力水平。集中管辖法院围绕宁东化工能源基地、六盘山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项目,主动提供法律服务,研判预防犯罪活动,制订纠纷化解预案,依法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在涉环境资源领域的重要部署、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等顺利推进和实施,进一步释放跨区划集中管辖的政策红利。

  (三)持续加强队伍建设

  针对环境资源审判专业人才短缺的突出矛盾,宁夏法院深入推进专业化审判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和储备规划,通过深化院校合作、以老带新、上派下挂等多种途径,将日常学习、工作调研、组织培训贯通起来,着力培养环境资源审判法官庭审驾驭、法律适用、文书制作、群众工作等综合能力。针对生态环境资源案件专业技术性强、鉴定评估需求度高等特点,宁夏法院建立覆盖多领域的环境资源审判专家库、技术调查官库,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机制,为案件审理中的复杂技术事实查明、专业鉴定评估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内外同向发力破解专业人才短缺难题。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司法服务先行区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宁夏法院将认真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护航“塞上江南”的绿水青山,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原文载于《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15期)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作者】:
【稿件来源】:中国审判
【作者】:
【来源】:中国审判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大连中路309号 邮编:750004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宁ICP备08100089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