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宁夏法院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宁夏法治报]写寄语封记录做回访,西夏法院温情护“未”
2025-04-24
2025-04-24 18:08:00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道事涉多方的大命题,如何以司法力量构建起预防犯罪、法治教育、社会治理全方位、多角度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我们今年一季度受理了100余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案件,只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4月21日,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成立未成年人专业审判团队、开通涉未案件“绿色通道”、打造“守护当‘夏’ 育苗‘未’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品牌……

  审判:让温情贯穿庭审及判决全过程

  4月16日,西夏区法院少年家事审判法庭内,该院全程采用“圆桌审判”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正在进行。

  “别害怕,来这坐。”法官的轻声话语和起身拉开椅子的动作,让进门后一直低着头的王某抬起了眼眸。

  过早进入社会的王某,因法律意识淡薄,缺少谋生技能,受不良朋友影响,多次在公共场所盗取手机。

  “传统庭审像一场‘战斗’,今天我们要开启一次‘对话’。”审判长白桦的话打动了在场的人。公诉人出示社会调查报告,辩护人出示被害人谅解书,法定代理人作出监护承诺,法庭结合王某的成长经历剖析其犯罪根源……“温情值”拉满的庭审,让王某幡然悔悟,承诺“将用实际行动弥补错误,通过劳动好好生活”。

  “未成年人就是小树苗,不问不管难免野蛮生长,但稍加修剪就能长成参天大树。”自今年2月开始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的白桦,格外注重对未成年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为13名未成年被告人依法指定辩护人,向法定代理人发放11份《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开展法庭教育6次,撰写法官寄语3份,将3名未成年被告人的犯罪记录封存规定书面通知当事人、公安机关、检察机关……

  回访:将教育从法庭延伸至家庭及社会

  判决不是案件的终点,让未成年被告人在爱与关心中健康成长是司法温情之所在。

  近日,在未成年被告人小阳(化名)家,一家人和西夏区法院刑事审判法官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未来。

  “有没有按照要求去社矫机构报到?缓刑考验期结束后有什么打算?”

  “打算学一门手艺,找个工作,就是怕犯罪记录会有影响。”

  “别担心,作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会依法封存的……”

  法官的一席话,让小阳的紧张情绪逐渐消散,他一一回答了法官关于参加社区矫正、生活学习、对未来的规划等情况的询问。

  这样的回访,在西夏区法院并非个例。在法官的案头,有一摞《涉未成年人案件帮教回访记录表》,上面详细记录着回访对象的生活学习情况、帮教回访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西夏区法院加强与妇联、教育局、关工委等部门的联动,协调解决涉未成年人转学安置、心理辅导等问题,打造银川市首家“温馨家庭”调解工作室,共同探索家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式。

  宣传:把保护再往前推一下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影响很大,不少未成年被告人在庭审中表示其实施犯罪行为的方式是通过网络学来的。”白桦感慨道,必须让“六大保护”都真正发挥作用与效力。

  西夏区法院已在行动。

  制定社会观护员制度,将从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选任11名社会观护员,协助做好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判后回访等教育、监督、管束工作;

  辖区40所中小学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充分利用“夏小阳青少年法学院”等平台,通过常态化开展普法讲座、法院开放日、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活动,向未成年人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

  “我们希望能够把保护再往前推一下,从源头上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西夏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过程中发现的潜在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制发司法建议,联动多方力量护“未”成长。

  (原文载于《宁夏法治报》4月23日头版头条)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作者】:
【稿件来源】:宁夏法院网
【作者】:
【来源】:宁夏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大连中路309号 邮编:750004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宁ICP备08100089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