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宁夏法院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宁夏法治报]银川法院以法治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
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办案子做服务
2025-04-02
2025-04-02 08:57:00

  “运用法治力量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加强对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监督”“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今年的两高报告直面社会关切,以法治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要看法治化程度高不高。”在3月13日举行的银川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会上,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银川法院要以‘营商环境要始终处在全国第一方阵’为工作目标,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办案子、做服务,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护航民营经济工作格局持续构建

  位于永宁县李俊镇古光村的领鲜公司,在李俊镇、杨和镇等地租赁土地经营果蔬、苗木种植、销售、研究开发等涉农产业,一度成为当地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后该公司因管理不善、盲目扩张等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向永宁县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永宁县法院了解到,此案中的土地经营权系从农民手中流转而来,不属于破产财产,如一拍了之,可能使附着于集体土地上的农业设施价值大大减损,甚至毫无价值。

  为尽量维护农民与债权人的利益,永宁县法院加强府院联动,多方游说商量解决方案,积极争取县、镇政府以及各村委会支持,确保流转土地上的农业设施能够价值最大化地出售。经过多次协商沟通,所有大棚由流转土地所在的村队购买,作为集体资产使用,实现了破产资产变现价值最大化。永宁县法院最终裁定终结领鲜公司的破产清算程序。

  府院联动,法院能动,“两动”理念成为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大特色。银川市多部门联合印发《优化营商环境协调联动工作办法》,银川中院分别协调人社、税务、公积金中心等单位会签出台联动机制文件;与市工商联成立银川市民营企业商事调解服务中心,与市司法局、阅海湾企业家联合会等相关各方交流产权保护沟通联系机制,形成护航合力。

  为给企业提供“点单式”精准法律服务,银川法院邀请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宁夏证监局、银川市金融局等相关单位,共同送法进企业,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建议。主动走进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到工业园区巡回审理侵害发明专利权案件,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水平;出台“打官司找不找人同样办”及便民利企21项措施并大抓落实,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畅通高效,一大批涉企案件实现快立、快审、快执。数据显示,近5年来,银川法院共受理涉民营企业商事案件223869件,审结220992件。

  涉企司法行为更加规范更有温度

  为了省去存储、运输等方面的麻烦,银川一家商贸公司将一处尚未通过竣工验收的仓库用于仓储,被银川市综合执法监督局处以工程合同价款2.5%的罚款105605.38元。该公司申请行政复议,但得到复议维持的结果。

  针对这家企业的苦楚,银川中院审理认为,法律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本案行政处罚有违“罚过相当”原则,予以撤销。

  银川市民张某此前被一家公司聘为总经理并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后因个人发展,张某与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然而该公司迟迟未变更法定代表人,导致公司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引发一些诉讼执行案件,让张某承担了部分民事责任。直至近乎倒闭陷入停滞状态时,该公司已无法通过股东会决议方式变更法定代表人。

  金凤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判决,被告公司涤除张某作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登记事项。

  以包容审慎原则,倡导“首违不罚”“首违轻罚”;推广“最多跑一次”,设立涉企纠纷速裁速执“绿色通道”;推广“活封活扣”等柔性执行,完善执行信用修复机制……银川法院持续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经营主体权益司法保护上台阶

  竞业禁止协议书上约定“终止劳动关系后2年内,未经允许不得参与与宁夏某煤业公司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或项目”,可王某某辞职后扭头就到业务内容重合较多的宁夏某能源公司担任相关主管。最终,银川中院二审判决,王某某离职后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给宁夏某煤业公司造成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支付违反竞业限制的违约赔偿金。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创新。近年来,银川法院通过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激励创新创造,服务统一大市场建设,支撑和服务高质量发展。

  以西夏区人民法院为例,该院依托以知识产权共享法庭为核心的银川经开区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不断完善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吸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站等机构入驻并签订诉调对接协议,实现常态化案件诉调对接,逐渐形成护航“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创新发展的“西夏样板”。

  (原文载于《宁夏法治报》2025年3月20日头版)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作者】:
【稿件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
【来源】:人民法院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大连中路309号 邮编:750004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宁ICP备08100089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