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没有高悬国徽下冰冷的审判席,不见常规金属栅栏隔绝的被告席,一张米色的椭圆形会议桌上,法官、检察官、家长与“迷途少年”围坐成圆。4月16日,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法庭内,一场特殊的“圆桌式”庭审正在进行——17岁的王某某盗窃案,系西夏区法院首例全程采用“圆桌审判”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首度抬起眼眸:圆桌托起少年尊严
被告人王某某高中毕业后在某职业学校上学后又退学,过早进入社会,又缺少谋生技能,因多次在公共场所盗取手机被提起公诉。经社会调查发现,王某某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长期疏于管教,导致其结交不良朋辈,法律意识淡薄,最终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传统庭审像一场‘战斗’,今天我们要开启一次‘对话’。”审判长白桦的话让所有人动容。法庭撤去金属栅栏,被告席变成了围坐的软椅,背景墙上“‘未’爱重如山”的字样代替了冰冷的法条。当王某某被法警带进法庭时,他惊讶地发现法官正起身帮他拉开椅子——这个细节让全程低头的少年,第一次抬起眼眸。
泪光中的救赎:这场对话直抵心灵
庭审现场,在法官主持下,公诉人通过逐项展示监控录像、赃物照片等证据,王某某当庭认罪悔罪。法庭还特别设置“温情对话”环节:法官结合王某某成长经历剖析其犯罪根源,公诉人出示其社会调查报告,辩护人出示被害人谅解书,法定代理人作出监护承诺。经两个小时的庭审,王某某流泪致歉,并在最后陈述中承诺“今后将会用实际行动弥补错误,通过劳动好好生活。”
“未”爱重如山:司法有力亦有情
这场创新形式的审判如同投石入水,激荡起层层暖流。它实现了庭审功能转型,通过“对话式审理”减轻未成年人心理压迫感,促使其真诚悔过,打破了“犯罪-惩罚”的简单逻辑,用司法的温度焐热迷途少年的心:当审判台变成课桌,当法槌声化为晨钟,当冰冷的刑期化作引领归航的灯塔,“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深层意蕴得以彰显。
此刻,法院门前的白杨树正抽出新芽。王某某抱着法官赠送的《我的阿勒泰》走出法庭,封面上娟秀的赠言在阳光下闪烁“真正的勇敢不是永不跌倒,而是跌倒后向着光明爬起”。这正是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真谛——用司法的春雨,浇灌每一株可能长歪的小树,让青春重新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