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谢 旭 张欣钰)近年来,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法院镇北堡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司法为民理念全方位融入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致力于将矛盾纠纷高效实质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社会效果。
立案阶段督促履行 被告主动支付欠款
“我的案子不诉了,被告已经把钱给我了,感谢你们!”3月17日一上班,原告方某向法庭干警拨打电话表达谢意。
时间回溯到2025年3月14日,镇北堡法庭受理了方某诉李某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方某向法庭陈述,他在李某承包的工地辛勤劳作,累计产生劳务费6150元。李某仅支付5000元,剩余的1150元虽经方某多次催讨,李某却以各种理由推托,甚至避而不见。无奈之下,方某只能选择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寻求帮助。
案件进入立案审查阶段后,镇北堡法庭工作人员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经了解,李某并非无力支付剩余款项,而是此前双方因劳务费问题发生过激烈口角,李某一时赌气拒不支付。面对这一情况,法官多次拨打李某的电话,在电话沟通中,李某一开始态度强硬,对调解充满抵触,甚至一度挂断电话。但法官并未气馁,一次次耐心劝解,不仅从法律层面详细解释拒付劳务费的后果,还从情理角度,引导李某换位思考,理解方某的难处。
经过三天的不懈努力,双方终于摒弃前嫌达成和解。李某主动联系方某,将剩余劳务费全部支付到位,成功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强化诉前保全 被告履行欠款不“拖延”
2024年3月,高某某严格依照合同约定,向马某某等人供应材料。然而,马某某等人在顺利收到材料后,却毫无履约诚意,对应当支付的货款百般拖延。此后数月,高某某通过电话、上门等多种方式催讨,均被马某某等人以各种借口敷衍,始终未能拿回分文货款。无奈之下,高某某向镇北堡法庭提起诉讼,期望借助法律的力量维护自身权益。
立案期间,法官助理在向高某某送达诉讼材料时,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敏锐地察觉到案件风险,耐心细致地向高某某介绍:“依据案件情况,您可以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这能有效保障您的合法权益,促使对方尽快解决纠纷。”高某某听取建议后,在立案人员的悉心指导下,迅速提交了诉前财产保全申请。镇北堡法庭依法审查后,立即启动保全程序,冻结了马某某等人名下的银行账户。
账户被冻结后,马某某的资金往来和日常交易受到极大限制,给其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马某某认识到逃避无法解决问题,随即主动联系高某某表达了歉意,并将全部欠付货款支付到位。
做实执前督促工作 被执行人终还
“谢法官,宋某某把钱全部结清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申请执行人马某某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承办法官谢旭发来致谢短信。这条简短的信息,为这起劳务合同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月27日,在镇北堡法庭干警的主持调解下,马某某与宋某某、宁夏某劳务公司就劳务合同纠纷达成调解协议。依据协议,宋某某郑重承诺,于3月15日前一次性支付马某某劳务费7000元。然而,还款期限已过,宋某某却并未履行承诺,分文未付。无奈之下,马某某申请强制执行,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讨回自己的血汗钱。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法官迅速展开行动,第一时间与宋某某取得联系。法官没有简单地下达通知,而是耐心向宋某某释法明理,详细阐述了拒不履行义务的严重后果:一旦被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不仅个人信用会受到严重影响,名下公司的信用评级也会大幅下降,进而在商业合作、银行贷款等方面遭遇重重阻碍。
面对法律的威慑与法官的耐心劝解,宋某某深刻认识到逃避不是办法,履行法律义务才是唯一出路。很快,宋某某主动联系马某某,将7000元劳务费全额支付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