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王 颖)近年来,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法院以“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为依托,以为民办实事为出发点,通过“三官一师一员”下沉服务、“1+9+82+N”“枫桥式共享法庭”全域覆盖、“1+5”劳动争议解纷工作法等多元解纷模式,为辖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法治支持。
“三官一师一员”下沉一线 织密基层法治服务网络
西夏区法院以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人民调解员为主体,推动“三官一师一员”力量下沉基层、协同作战,实现法律资源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2024年10月,李某与郑某因工资金额认定产生分歧,西花园路街道办事处联合西夏区法院、司法所、派出所、调解员,通过“三官一师一员”下沉社区,法官、民警、司法所干部从法律角度讲解责任、成本、影响,以此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法官耐心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且运用情、理、法耐心劝说调解,促成双方互谅互让,双方最终确定工资金额,郑某随后亦及时履行支付义务。
“枫桥式共享法庭+矛调中心”联动 构建全链条解纷体系
依托“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西夏区法院全域构建“1+9+82+N”解纷矩阵,将调解指导、诉讼咨询、在线立案、普法宣传等功能有机整合,“枫桥式共享法庭”+“矛调中心”一体发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在西夏区某小区工程开发过程中,某公司将砌筑部分分包给了刘某某,工程完工后,双方进行了结算,被告支付部分工资后,下欠金额未付。该工程类似刘某某情况的还有十余起,西夏区法院受理后,经承办法官对接银川市西夏区联合调解委员会驻人民法院调解室主持调解,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劝导双方一次性解决纠纷并申请司法确认,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另外同种情况的其余案件均一并处理解决,后经法官审查后,双方签字确认,纠纷在起诉前得到高效化解。
劳动争议特色品牌助力 打造专业化调解队伍
在劳动争议司法实践中,西夏区法院深化“1+5”劳动争议纠纷解纷模式,联合“社区+企业+工会+仲裁+劳动监察”等单位,强化“法院+”解纷效能,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妥善化解矛盾纠纷。通过“走出去”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法治化,聚力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西夏区法院还创建劳动争议专业品牌“李莉法官工作室”,通过搭建绿色通道,助推工伤案件“快立快调快审”,积极开展劳动纠纷专题普法讲座,有效维护群众及企业合法权益。2024年诉前化解劳动争议纠纷110件;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同比提高38.5%;调解率41.47%,同比上升10.45%。
“工会+N”协同治理 强化新业态权益保障机制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灵活、权益保障难的特点,西夏区法院推动“法院+工会+人社+司法+检察院+N”跨部门协作机制,有力整合律师、调解员、劳动监察、仲裁等资源,针对外卖配送、网约车等行业的薪酬拖欠、合同违约等问题提供“定制化”服务。法院干警还常态化下沉社区,为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零距离”法律咨询,提升从业者的依法维权意识。2024年受托调解商事纠纷265件,调解成功率达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