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 婷 李 颖)“如果这笔钱再执行不到位,我们公司真的就撑不下去了。”2025年初春,西吉县某公司负责人王辉(化名)面对前来走访的彭阳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语气中满是焦虑与无奈。
四年奔波一场空
故事还要从四年前说起。
2021年,该公司与西吉县某乡政府签订了林草产业项目工程合同,约定两年完成。然而,就在2021年8月项目进行初期验收后不久,乡政府却因上级政策调整及项目规划发生变更,通知项目停止实施。
停工对企业损失巨大。三年来,王辉屡次找乡政府沟通,都以协商无果告终,这也让他从最初的理直气壮,渐渐灰心起来。
2024年6月,该企业将乡政府诉至西吉县人民法院,要求根据合同约定,按照工程造价的30%来赔偿经济损失。经西吉县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约定由乡政府分两期支付补偿费167万余元。
可这笔补偿款如同空头支票,始终悬而未决。2025年1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因乡政府资金短缺,无力支付高额补偿费,案件陷入“僵局”,“无法兑现”的协议,挡住了企业发展之路。
交叉执行辟新径
2025年4月,案件出现了转机,固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指令彭阳县法院对该案实行“交叉执行”。消息传来,几乎已不抱希望的王辉眼中重新燃起火光。
执行之路,道阻且长。彭阳县法院第一时间组建专案团队,快速开展执行工作,冻结被执行人名下账户。
经初步调查,执行法官曹海波发现乡政府因历史遗留问题形成多起债务纠纷,属于典型的“执行失能”而非“执行失信”。
面对一边是乡镇财政捉襟见肘,一边是企业濒临破产的困局,曹海波在案情分析会上语气坚定:“这个案子的难点在于找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平衡点。我们不能简单‘杀鸡取卵’,而要想办法‘放水养鱼’,必须蹚出一条活路来,这既是救企业,也是保未来发展的根基!”
多方协调破坚冰
接下来的三个月,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全面展开。
执行团队先是来到西吉县财政局。曹海波将一摞案件材料递到对方面前:“这家企业的情况确实特殊,补偿款再落实不到位,可能就真要‘关门熄火’了。咱们能不能一起看看,从债务结构上找找突破口?”
对方翻阅着材料,眉头紧锁:“不瞒你说,乡镇的债务像一团乱麻,我们也在努力梳理,都要按程序来,需要一些时间。”
随后执行干警又与西吉县发展和改革局、农业农村局进行沟通。会议室里,执行干警朱亚东率先发言:“这个林草项目本身也属于乡村振兴范畴,虽然中途停了,但前期投入是实打实的。如果能把这笔补偿款纳入政府债务化解系统,既是救活一个企业,也是维护政府公信力啊!”
对方工作人员听后点了点头道:“你们说的在理,政策上确实有衔接的可能,但我们得和财政局、还有乡镇再核对一下项目的合规性和债务归属。”
期间,乡政府负责人前后四次来到彭阳县法院,积极配合案件协商。他将一份资金调度方案放在桌上,语气诚恳地表示已经调动了最大的资金,先支付一部分,剩余部分纳入明年财政预算,一次性结清。
“等不到明年了!这次项目补偿款不到位,企业要垮了呀,分期解决不了我们的生存问题。”王辉则因公司发展面临诸多困难,需要资金运转,不同意和解方案。
无奈之下,执行干警只得在彭阳县与西吉县两地间来回奔波。他们主动对接西吉县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再次走访司法、财政、乡镇等多个相关单位,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耐心协商,实时向固原中院同步案件进展。“那段时间,我们不是在开会协调,就是在赶去沟通的路上。”朱亚东回忆道。
枯木逢春焕新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曙光在坚持中终于到来。
2025年5月,执行干警前往西吉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债务上报情况时得到重要信息:该笔债务已经登记在政府债务化解系统,将分两期完成支付,每期间隔两个月,全部款项预计在四个月内落实到位。
获悉此情,曹海波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知王辉。
“真的能拿到钱吗?”王辉的声音里藏着难以掩饰的颤抖,“我等这一天,整整等了四年啊!”
2025年7月,首笔三十万元资金如期到账,为这场漫长的等待带来了第一缕曙光。
2025年9月,这起备受关注的疑难执行案件终于迎来尘埃落定的时刻。调解室里,企业负责人王辉、乡政府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到场,在彭阳县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和解:企业自愿放弃逾期利息与违约金等衍生款项,乡政府则一次性支付剩余130万元。
“曹法官,最后一笔款今天到账了,拿到这160万实在是太不容易了。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设备升级,新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之前我完全不敢想公司会重获新生,更没想到能发展这么好!您一定要抽空来看看!”电话那头,王辉的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这家濒临绝境的企业,终于在司法护航下等来了“回血重生”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