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贺兰法院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上,一组数字格外引人注目:在案件量保持年均约12.68%增速的背景下,新收首次执行案件数同比下降1.61%。
这1.61%的执行降幅从哪里来?
这背后,是贺兰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行“一保两促”机制,以财产保全为关键支点,大力推动执源治理、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实践。
破局:从“程序空转”到“实质解纷”
“法官不是在开庭,就是在去开庭的路上。”这句来自贺兰法院法官的感慨,曾是“案多人少”重压下工作常态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日益活跃,贺兰法院案件量以年均12.68%的速度攀升,2023年突破2万件,“案多人少”矛盾下,法官疲于在程序性事务中周转,部分案件陷入“一审生二审、调解生执行”的循环。诉讼周期拉长、胜诉权益兑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
执行困局则更为严峻。“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登门查人找物,成本高昂却收效甚微。”贺兰法院执行局局长刘燕军坦言,部分被执行人在漫长诉讼中早已转移财产,导致终本案件库不断膨胀。2023年数据显示,生效裁判自动履行率长期低位运行,甚至权利人让步达成的调解协议,仍有大量涌入执行程序。
破解这种困局,成为贺兰法院亟须解决的课题。
经过深入剖析十年大数据、倾听法官心声、反复审视立审执运行机制的堵点,并在数次立审执协调联动推进会上激烈碰撞……一个聚焦于方法的共识逐渐清晰:必须找到一个强有力的抓手,撬动前端实质性解纷!
如何破局?贺兰法院党组最终将目光锁定在财产保全上。通过财产保全的“硬措施”,阻断财产转移风险,给债务人施加实实在在的压力;同时联动调解的“软手段”,催化双方主动协商解决的意愿。
2023年10月,基于这一思路,“一保两促”正式启动。经院党组会反复论证,配套出台《关于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工作细则》《关于加强“一保两促”财产保全工作 做深做实执行难综合治理的实施细则》,旗帜鲜明地提出:除家事等特殊案件外,民商事案件推行“以保促调,以保促执”。一场旨在从源头实质化解纠纷、让公平正义跑出加速度的变革,在贺兰法院全面铺开。
深化:从“强制执行”到 “以保促执”
“账户冻结不到24小时,被告就当庭支付了700万!”
这一幕,源于某科技公司追索工程款纠纷。
某网络公司拖欠某科技公司工程款两年未还,某科技公司诉至贺兰法院。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主动释明财产保全的好处,指导某科技公司递交了财产保全申请。法院依法审查,当天出具裁定冻结被告账户。
账户被封次日,某网络公司便主动到庭,当场签署和解协议并支付700万元,剩余款项达成分期履行协议。
一纸保全裁定,既阻断财产转移风险,又倒逼当庭实质履行,更确保后续债务清偿。20天内化解两年积案,正是“一保两促”机制“以保促调、以保促执”价值的鲜活写照。
这一价值要如何转化为普遍实践?贺兰法院的实招在更多案例中清晰可见。
保全机制“立审执”协同。立案前端积极引导,窗口受理时即主动释明财产保全优势,引导当事人提交申请材料;审判中端实质审查,承办法官全面研判案件情况,依法作出裁定;执行后端高效实施,保全实施小组24小时内查控反馈。在某银行起诉9家关联企业、标的额超1亿元的系列金融借款案中,贺兰法院立审执紧密联动,在依法审查保全申请的同时,精准评估保全措施对本地汽车产业链的影响,创新提出“先行部分偿还+解除保全+履约担保”的调解方案。某企业先行偿还117万元借款后,银行解除保全,为其赢得盘活时间。最终促成1案调解、8案撤诉并全部履行到位,成功将9起案件化解于诉前,节省诉讼费60余万元。
保全节点“全链条”延伸。贺兰法院制定《关于立案、审判和执行工作协调运行的实施细则》,确立财产保全覆盖诉前、诉中、执前全节点的标准化操作体系:立案审判环节畅通当事人随时申请通道,对诉讼中未保全的已生效案件经原告同意后由原审法官在申请执行前依职权保全;同步建立辖区内法院协作机制,高效查控相关财产。在薛某追索百万工程款案中,承办法官发现被执行人宁夏某工程公司,在另一起其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案件中,100万余元执行款已被某兄弟法院扣划,便立即与该兄弟法院取得联系,实施执前保全冻结案款,5日内促成调解,十年债务实质化解。
保全启动“依职权”强化。变被动审查为主动发现。法官通过审查诉讼材料、证据材料,对存在转移财产风险、消极应诉的被告及法律关系明确的涉民生案件,可不经当事人申请而依职权保全。在马某、孙某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中,因被告周某在诉讼阶段缺席审理,案件生效后仍拒不履行支付义务,且长期失联规避责任,承办法官便依职权对周某银行账户采取保全措施。次日,被冻结账户的周某主动联系法院,最终与两名劳动者达成分期支付欠薪协议。
成效:从“数据跃升”到“治理转型”
2025年上半年,贺兰法院“三升三降三减”指标亮眼:
“三升”——2023年10月至今年上半年,共受理保全案件5223件,到位金额8.13亿余元。督促自动履行3869件2亿余元,实现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先行调解成功分流率达32.71%,居全区法院第三。
“三降”——今年上半年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53.12%,民商事法官人均诉讼案件同比增加44.52件,新收首次执行案件同比下降1.61%。
“三减”——2023年10月至今年上半年,通过先行调解、督促履行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665.79万元、执行费195.52万元,有效减轻当事人保全费及担保负担。
这组数据,是贺兰法院三年探索实践最直观的注脚,其背后,一场从理念到行动的深层变革正在发生——
法官从“办案员”蜕变为“解纷者”。“一保两促”的全面推行,深刻改变了法官的办案思维。立案窗口不再是简单分案,法官主动化身“保全引导员”,结合案件特点精准释明保全路径;审判法官则突破“坐堂问案”惯性,为实质解纷注入新动能,2023年10月以来共依职权保全749件。
群众从“走程序”转向“享结果”。“一保两促”的核心价值,在于让胜诉权益不再停留在纸面上。讨薪工人马某在法官依职权保全后顺利拿回欠款,他感慨道:“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钱,太感谢了!”
治理从“末端执行”变为“执源治理”。“一保两促”的核心突破,在于将“抓前端、治未病”理念转化为“执源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财产保全在诉前、诉中的关口前移,法院变被动“末端执行”为主动“前端治理”,将大量纠纷实质性化解在执行程序启动之前。
长风过塞上,治理启新章。贺兰法院“一保两促”的探索,正以保全之“点”引动执源治理之“面”。黄河金岸,千企解纷成本降低;塞上江南,万家胜诉权益加速兑现——这幅以司法之力绘就的“案结事了政通人和”长卷,见证着“小保全”撬动“大治理”的贺兰实践,更铺就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法治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