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桃
一座大楼,坐南朝北。位置因势而成、因利所定。
大楼四层,门口雄狮卧阵,圆柱坚挺,加之飘扬的彩旗与庄严的国徽,给人一种更加神圣与庄严、肃穆与敬仰之情。
踏上台阶进入门厅,就扎进了这个空间。顺着一阶一阶的楼梯而上,依如攀上生活的梯子。梯子承载着来来往往的人的脚步,坚实厚重,延续着静静的岁月,悠远无言。
上的楼梯,映在眼帘的,便是每层楼里雪白的墙壁,意蕴深厚、装祯精致的哲语,诺大的空间开阔明朗。法律的情结与人间的纷争,在这里演绎着一幕幕或悲或喜的故事。
原本浑然一起的层楼,因走廊相隔,便又分南北两界。又因多了数道闭合式的小门和被割得更小的空间,于是每层楼里便自然形成了数多的南屋和北屋。
南屋,窗口朝南,向阳。不论哪一层,不论房间大小,走进去豁然开朗,到处充满着光亮,用机灵活泼 女生的话说就是:温暖阳光照耀的地方!即便在风云骤起的天气,也有一方明亮的窗口去透视自然的景观。明亮的窗口映衬着明亮的空间,生活在南屋里的人们,总是热情洋溢活泼奔放。
北屋,窗口朝北,向阴。但所有的窗口,因了外层的有色玻璃的隔绝,使房间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厚重的色彩,于是便有了灰白明暗色调的涂抹和对比。北屋,一个显得肃静而低沉的空间,却同样使生命以另一种质朴而坚韧、真实而执着的形式存在着。
我曾经在南屋呆过很久,工作着也生活着,后来因为工作的需要,又到了北屋,亲临南北两界,便体会了南屋和北屋不同的自然景观生活情形,也便体会了不同的人生心境。
每日,我们踩着晨曦轻轻到来,又伴着晚霞悄悄离去,细碎的脚步和空灵的声响使大楼经历着喧闹和安宁,繁杂与清静,在一种持久而固有的辛勤中迎来酷暑送走寒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拨又一拨的当事人在我们的苦口婆心下,在我们的调解劝说下,在我们的审理裁判中,从纷乱矛盾中得到解脱,尘世的恩怨情仇得以化解,社会的和谐得到加强,人性的真善美待以提升,在法律的权威与人性的碰撞升华中,法律的精神和现实的生活牢牢地维系在一个机体上。而我们法官,也因为忙于接待解说、开庭审理、裁判送达,在笔墨电光的洗礼与法槌的灵韵中,送走了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或张扬或沉寂、或阳光或风雨的日子。日子,写满了尘世和法的语言。
法律借助于法官而降临尘世,这就注定了法官要将自己的心结言行付诸于一切法律活动中去。基于此而付出,我们的脚步总是匆忙激进,我们的生活总是繁杂琐碎,我们的经历总是曲折艰辛,我们也总是将生命的辉煌绽放在一种或情空欲绝、或桀骜多变的境地中,就像窗外的世界,绽放着种种自然的景观。
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们便缺少一种远望的心情,缺少一种瞭望的激情,更缺少一种仰望的精神和思考的理智。一个人,他能时时远望生活、瞭望世界,就会多一份内心的淡泊,多一份生活的亮丽,多一份生命的激越;正如一个民族,能够多一些仰望天空、瞭望世界的人,这个民族就会更多一种前进的信念,多一份社会的和谐美好,多一种民族的进步希望!
于是,工作闲暇之际,我会时常站在季节的窗口,穿越时空隔着南屋的窗户去望外面的世界,去寻找一种望远的空间和人性的归宿。
南屋窗前,是一块空地,供娱乐用的,还有小屋和庄院,所有的主人好似悄悄地隐藏在生活的某个角落。顺着庄园远望,是一带远山,叫南山,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不同色彩。春日盛开的花,夏时泼绿的树,秋天金黄的果,冬季洁白的雪,在窗外总会呈现出最美的景致,好似有支神笔在不断地轻描淡写或者浓墨重彩装点着它;当然也会有翻滚的云瓢泼的雨,阴暗的天肆吼的风,不经意间就布满了窗外的一方天地。自然风雨固来有之,一如人生之风雨,亦得亦失,自不多言。但毕竟有山有树,有云有雨,有风有晴,总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几度春秋几回叹,尽在人间风情中。我也会在工作闲暇之时去那附近散步,吸吸清新空气,看看四季草长,舒缓忙碌后的疲惫,捕捉一种飞扬的思绪,寻觅身心的休闲与安逸。
总之,南屋以及南屋窗外的世界,总是将一种暖色调、愉悦情融汇于我们的生活空间。房间的所有人,面带笑容穿越于岁月间,读书看报工作学习,自由和谐平实激进,连同那些满面情绪来此诉讼的人,也会深受感染,有怨慢慢诉,有屈慢慢述,有话慢慢说,有理慢慢讲。
而走廊的另一边,北屋——便是另一番境界。
走进任一间北屋,肃穆、灰暗即刻将你浓浓地包裹。尽管墙壁是雪白的,窗户是宽敞的,百叶帘是淡蓝的,连所有的陈设如桌椅、柜子等也与南屋一模一样,但这里的一切都是冷色的,低调的。为工作生活,为每日照明,上班时室内开灯也是一种很自然的事,于是南屋又有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场景:在灯光的映射下,一种厚重的日子在我们的案头悄悄地进行着。
北屋人时遇心情很不好,情结解不开,就说是环境所致。一天北屋人与南屋人因为工作上的事怄气,南屋人想不明白就拍桌子,北屋人则将心沉到底一言不发,水火两重天,各自占一边。时久,又因工作上的事碰面,北屋人去南屋时,顿觉南屋人耐心这么好,一番对环境的对话,心下均释然。然而,呆在这样一个灯光明亮但依旧灰暗的屋子里,时间长了,我明显感觉到眼睛酸涩麻木,视力急剧下降,出门愣头愣脑的。环境会造就人,人也会改变环境,但在这种环境中,人再怎么改变它,季节的亮丽和阳光的温暖却总是遥不可及,自然对人的恩赐是人的最原始最自然最恒久的追求和享受,而灯光哪里能与之相比呢?这种暗淡的色调恐怕是不会改变的了……
出去走走吧,大家时常都会这样彼此提醒着并出去走走。光明是眼睛的向往,更是心灵永远的向往!追求自然的美好,是我们的永恒境界!
走出去本是自然的,从容的,但也多出了很多的情趣,尤其是年轻人。
北屋的小伙子越过走廊去了南屋,那儿有新来的女孩儿,明亮清秀,依如南屋里的阳光。小伙儿乐着:“呵呵,来借些光!”女孩儿欢快地说:“欢迎!处处是阳光!”旁边同事搭腔:“想看人家了,就直接说呗。”于是大伙儿笑声朗朗。女孩也去北屋,小伙儿道“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女孩大声道“来借你的书!”呵呵……大家互相走走转转,也算是调和氛围吧,但多是因为工作上需要协调的事。往来之后,南屋人常说北屋人“郁闷啊!”,北屋人则不时感慨道“唉,是不一样哦……”很多时候,人是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友谊的滋润的。在清爽中舒展心灵的情怀,在繁忙中享受心底的惬意,淡淡地相处,微笑着生活,生活才会自在、有意境、有情趣。
就在一个窗外阴雨淅沥的天气,我走进北屋,没有开灯,屋内却豁然明亮,我惊叹,这屋子今天怎么这么亮?同事说:是阴天与有色玻璃的反衬!哦,同是阴暗时,室内的光线反倒成了亮色。于是我也常盼渐明渐暗的日子来,或者一个小雨淅沥的天气,这样我们就能拥有一块明亮的空间。但明亮的,不仅仅属于空间,还应属于我们的心境。
春去秋来,朝起幕落,岁月在我们的生命中轮回延续,依然将一种自然的灰暗与阴沉带给生活在北屋的人。尤其,每日面对着众多当事人的时候,北屋显得有些压抑、拥挤,使当事人的心绪也很不好,法官尽最大努力以平和的心态倾听陈述,讲解法理,调节关系。所以,很多的时候,平淡与孤寂,忍耐与坚守,是我们的一种无法更改的生命底色。选择了法官这样的职业,走进这样一个境界,就注定我们要拥有这种精神的清凉高地。
于是,我时常将自己的思想和心情,做成书签写上标记藏进生活的夹缝里,也将自己从繁杂纷乱中剥离出来。我们被环境困惑的时候,那种看似平凡简单的情景对我们也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纵然我们不能改变这种环境,一如不能改变窗外的天气一样,可我们时时要学会改变心境。当我们一时不能改变心境的时候,就让我们在沉默中保持忍耐吧,然后用我们的心抒写一种生活的经历;即便写满莫名的忧愁和哀伤、写满很多的困惑和疑虑。
在北屋生活久了,慢慢地学会用心体会处境,以从容的心态努力做到心胸的宽厚与豁达,使自己的内心更趋于淡定,也常常使自己在那种平庸之中回归人性的深沉和冷静、宽容和祥和,追求一种健康的心智、执着的意境,绽放一种质朴的情趣、娴静的拥有。
从喧嚣中回归空净,于平淡中回归真实,在孤寂中回归理性,时时给自己的心境涂上一种淡淡的、宁静的色彩,像风吹后的安静,如雨淋后的清逸,然后,用法官独有的理性去做认真的思考。思考一桩桩看似简单的人间纠纷,思考那些夹杂着人情亲情、法理情理的法律问题,思考更多的需要思考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但思考,不是固步自封,思考不是放弃作为,思考本身就是一种行动的前提和铺垫。思考,是永远不能停止的哲理,多一份思考的冷静,才能使生命之意义在思考中更多一份完美。
就像一个故事两种场景,呈现不同人间风情演绎不同人生意境一样,南屋和北屋的人生活在两种不同的场景里,一边明亮一边阴沉,一边时时处处多了远望的欲望,一边从从容容多了思考的理性。在我们学会了对生活在南屋和北屋里的人的理解,学会了对窗外世界的欣赏,学会了面对生命情结的那种坦然,我们就会拥有生命的一种明亮,一种灿烂,一种永恒。
南屋和北屋,两种人生境界!(作者单位:西吉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