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宁夏法院网 -> 法院“枫”景60年
诉源治理的瞿靖经验——青铜峡市人民法院瞿靖人民法庭“三间”法庭建设纪实
2023-11-10
2023-11-10 17:45:00

  本网讯(马 荣)近年来,青铜峡市人民法院瞿靖人民法庭坚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创建“塞上枫桥”人民法庭为抓手,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八小时”之外,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打造“田间”法庭;深入人民群众,努力建设“民间”法庭;依靠人民群众,积极开设“夜间”法庭,通过“三间”法庭建设,引导人民群众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有效减轻群众诉累。

  近五年来,该法庭办理案件无涉诉信访、上访、缠访闹访情况,受理案件数量平稳下降,受到区市党委领导和辖区群众广泛认可赞誉,成为当地司法为民的一张亮丽名片。

  聚焦“田间”法庭建设,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法庭辖区有2个乡镇、2个农场(良种繁殖场、连湖农场),共33个村社,户籍人口约55000人,是典型的农业地区。另有农场自发移民、供港蔬菜基地外来务工人员等非常住人口约5000人,流动人口较多、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

  为摸清争议焦点、掌握第一手资料,法庭坚持从“坐堂讨论”到“实地查看”,全员走出法庭、贴近群众办案,特别是办理土地争议、邻里纠纷、人身损害等案件过程中,在开庭审理前注重走访现场,实地调查了解情况。

  “法庭的工作效率太高了,我原本还担心玉米因为官司种不了,没想到法官一个星期就给我们下了判决”,当事人田某激动地感慨。

  今年4月,一起纠纷双方当事人因乌玛高速甘城子路口2100亩土地使用权发生争执。案件受理次日,法庭便通知双方一同到现场查看地形地貌,利用周末时间召开庭前会议查明争议事实,立案7天后便作出裁定,确保2100亩玉米如期播种。

  此外,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司法需求,法庭坚持从“坐堂问案”到“地头开庭”,每月安排案件进村开庭、调解,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商贸市场,充分利用乡镇集市、农闲会议时间开展法治宣传,在“宪法宣传日”等时间节点深入移民村、社区、企业等,讲解法律知识,介绍典型案例,现场解答法律咨询,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近三年来,该法庭开展“巡回法庭”56场,就地审理农村土地、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老百姓最关心的纠纷。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开设“绿色通道”,对伤病患者、老年人等提供上门立案、上门调解、上门送达等服务。

  在一起婚姻纠纷中,一位当事人不识字、腿脚残疾、行走不便,法庭干警自2019年起每月定时收取抚养费,将其送至30公里外的当事人家中,成为10岁小孩王某“最想见的人”。

  聚焦“民间”法庭建设,筑牢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

  在全区法院诉讼收案数量普遍大幅上升的情况下,瞿靖人民法庭积极延伸司法职能,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将日常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加强法官与辖区各村、社区的联系,听取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建议,从源头上减少案件增量。邀请特邀调解员长期驻庭参与调解,提供全时段诉前调解服务,深化诉调联动。对诉前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实行繁简分流,由法官联合调解员对简案及群体性纠纷进行继续调解,发挥法官与调解员1+1>2的叠加效应。

  今年以来,调解员调解成功案件148件,占全部调解结案的87.06%。

  在2020年疫情防控的最紧要关头,法庭安排3名干警深入辖区企业助力复工复产。针对辖区供港蔬菜基地外来务工人员下地干活时,习惯用背篓背着孩子或把孩子带到田边,常出现孩子被作业车辆伤害、溺水伤亡等事故的情形,法庭有针对性地向企业发出建议函,帮助企业完善制度、规范管理,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与此同时,法院还主动对接辖区党委政法部门,建立常态化信息交流、情况反馈模式,定期参加镇党委信访、综治、维稳联席会议,每季度通报诉讼案件情况,共同研判辖区诉讼案件、矛盾纠纷形势和矛盾根源,实现对可能发生的区域重点、敏感或事关民生群体案件早掌握、早介入、早化解,实现诉源治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格局转变。办理案件中,注重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政府综治中心、村(社)调委会等多方面力量协作解纷,扎实做好矛盾纠纷前期调解、法律引导工作,及时进行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让争议得以彻底化解。

  今年1至10月,法庭委派和参与两镇司法调解委员会诉前调解案件25件,司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7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聚焦“夜间”法庭建设,践行便民利民“一站式服务”

  “感谢夜间法庭为我排忧解难,争取到了迟迟未到手的赔偿款”,一起交通事故案件的原告刘某说。

  在这起案件中,因为被告是货车司机,常年在外奔波,送达裁判文书都是难题,经多次联系,被告出车路过本地,将在家中待一个晚上,法官及时通知原告、代理人及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夜间到庭,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确保原告在最短时间拿到赔偿款。

  针对辖区群众大多白天外出务工、务农,法庭干警充分利用夜间、周末、节假日时间提供司法服务,确保司法服务“不打烊”。近三年来,夜间开庭审理、调解案件90多案次,常态化开展的“夜间”法庭深受群众好评,并被青铜峡市媒体拍成专题片进行推广。

  依托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等平台,法庭扎实推进诉讼事项网上办理,实现立案登记、地址确认、诉讼材料送达、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等一点通办,只让群众“跑一趟”。设置立案登记办公室,专人负责接待引导,一次性告知诉讼流程和所需材料,尽可能让群众一次性办好、最多来一趟。设置便民服务台,提供诉讼文书模板、诉讼宣传资料、饮水机、急救箱、雨伞和手机充电器等便民设施,让群众在细节处感受到司法温暖。进一步完善文明接待、案件审理期限等规章制度,规范服务态度和行为,严格管控案件办理期限,切实提高案件质效,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司法活力。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作者】:
【稿件来源】:宁夏法院网
【作者】:
【来源】:宁夏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大连中路309号 邮编:750004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宁ICP备08100089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