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王玉婷)防范用工风险、衡平劳资关系、优化营商环境......劳动争议往往关乎民生安稳、经济发展。如何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返回“源发地”,依靠人民群众就地化解,既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成为了一道检验司法效果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的重要命题。
青铜峡市人民法院小坝法庭结合辖区企业用工模式、劳动争议案件特点,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围绕涉诉矛盾纠纷“返源”化解共治,不断增强劳动争议诉源治理靶向性、实效性,有效解决了劳动者的烦心事,促进辖区企业健康发展。
引水开源,激发源头解纷活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劳动争议的矛盾症结在于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平衡。化解共治此类案件,关键是让化解纠纷的源头之水活起来。
小坝法庭辖区内仅嘉宝工业园区企业有55家。2022年法庭受理劳动争议案件为4件,2023年增至22件,同比增幅达450%。
“劳动争议案件呈高发态势,劳资关系矛盾风险加剧。”小坝法庭庭长提出,“所以我们要思考如何将此类案件化早化小,治在源头。我们要尝试探索将劳动争议确定为法庭开展诉源治理的一个攻坚口”。
2022年3月,青铜峡市法院联合市总工会在小坝法庭设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在总工会设立“法官工作室”,实行“法院+N”多部门联动、“防治调裁审”一体化工作模式。2023年,联合青铜峡市检察院、人社局、劳动人事仲裁院完善对接机制,扩大“返源”共治“朋友圈”,在全市编织起一张劳动争议解纷网。小坝法庭根据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与仲裁院、劳动监察大队建立联席制度,分类摸排重点领域、特定行业经营用工情况,全程指导调解。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繁简识别,适时分流至工会调解组织,由总工会会同园区管委会、企业工会共同参与调解,法庭根据案件进展情况实时跟踪指导、释法答疑、参与化解。
注水活源,汇聚源头解纷合力
“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是目前企业中常见的,也是比较棘手的矛盾类型。”青铜峡市总工会职工维权部胡相宁向法院反馈,现在劳动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企业用工中一旦存在不规范问题,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尤其是群体性、涉众性、连锁性纠纷,造成企业经营风险更高。凝聚各方解纷力量,妥善化解纠纷,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冒头一件、攻破一类,化解一件、教育一片,才能阻断劳动争议案件的燎原之势。李某劳动争议案的成功化解就是小坝法庭探索汇聚多方力量化解劳动争议的生动写照。
李某于2014年9月17日应聘到园区某化工公司从事司炉工一职。2023年4月25日,该化工公司向李某送达《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以李某年满60周岁为由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期间,公司仅为其缴纳工伤保险。经过多方咨询,李某一纸诉状将公司诉至法庭,要求公司赔偿其违法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养老保险待遇损失等10余万元。
从诉前调解到开庭审理,被告公司态度非常坚决,认为李某已年满60岁,终止劳动合同合法,李某入职时超过50岁,此前一直未缴纳社保,即便公司为其缴纳后期社保,达到退休年龄后也无法享受社保待遇,所以李某在职期间双方达成共识,公司每月以工资形式支付应缴纳的社保。
“在公司辛辛苦苦工作近十年,公司说不要就不要了,每月300元的城乡养老保险金,根本无法保障今后生活......”李某想不明白。调解工作一时陷入困境。
经过走访了解,该化工企业由于行业特点,招收的大多是四五十岁的职工,李某的情况在企业并非个例,还有十几人在观望案件处理结果。企业之所以不同意调解处理,也是基于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考虑。
一边是职工的合法权益,一边是企业的健康发展,判决处理显然不能达到双赢。为了稳妥化解此案,保障企业家和劳动者双边利益,一场共商和谐劳动关系的座谈会在公司召开,分管副院长、法庭庭长、市总工会、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劳动者代表共同交流探讨,畅谈意见建议。按照商谈意见,法庭将案件推送至工会调解组织,由法庭指导、多家部门联合调解。经过几轮沟通调解,从法律、情理、职工权益、企业风险等逐一分析,双方最终达成共识,企业拿出可行方案,纠纷得以彻底解决。
为防止后续类案滋生,法庭向公司提出法律风险防范建议。总工会出面联合企业工会,逐一梳理与李某类似的员工情况,组织企业和职工协商制定到龄职工后续问题处理方案,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达到了“化解一案、影响一类”的治理效果。
据统计,自诉调对接工作室成立以来,小坝法庭创新“调解在前+裁判在后”的工作思路,积极联合总工会、检察院、仲裁委、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单位多向发力,成功化解17起劳动争议,调撤率达72.72%。
激水强源,发挥源头预防效力
“我们自愿撤诉,我相信法院一定会保障我们的血汗钱!”2023年3月,张某等三人申请撤诉,三起劳动争议案件历时两个月终于圆满化解。
原告张某、汤某、田某曾就职于被告公司工作,2016年6月被告公司与张某等三人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并约定支付相应工资。但是协议出具后,公司一直未支付任何款项。
“案件审理难度不大,难在公司停产经营无人出面协调,劳动者的胜诉权益如何兑现。”小坝法庭庭长发起愁来。
原来,被告公司自2014年起停产经营,涉及多起执行案件。如果处理不妥当,劳动者追索工资的愿望可能只是一纸文书。为了及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小坝法庭决定走出去,主动对接园区管委会,就地化解纠纷。经管委会、法庭共同努力,被告公司从湖南派人出面解决。经过多番协调为该案预留了部分工人工资。最终,张某等人与被告公司达成工资支付化解协议,按比例领取拖欠工资后自愿申请撤诉。
如何既能让纠纷“止于未诉”,化解于前端,又能让矛盾“止于未发”,消弭于萌芽?
对此,小坝法庭协调工会走访调研、座谈了解企业法律诉求,分析企业用工风险,实行“一案一企一提示”,共同为企业定制个性化的《用工法律风险提示书》,在诉前、诉中、诉后不同阶段向辖区企业发放,提示预警企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人事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
此外,小坝法庭大力延伸司法服务,成立“巾帼法律志愿服务队”,主动将巡回法庭开进辖区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法治讲座,送将法律知识与和谐理念送进万民千企,让法律法规真正转化为企业家和劳动者的内心约束、行动指引,从司法最前端减少矛盾纠纷。